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优配良品, SSD)以持续性躯体症状(标准A)伴过度、不成比例的健康相关认知、情绪及行为(标准B)为特征。
SSD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现有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整合了易感因素(如社会人口学特征、心理特质)、诱发因素(如感染、创伤、生活压力)及维持因素(如注意偏向、灾难化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之前,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是通过缺乏能解释躯体症状的医学状况来定义的。DSM-5取消了\"医学无法解释症状\"的要求,允许SSD与躯体疾病共存,这一修订促使学界重新审视医疗系统在SSD发生中的作用。
本文报告一例在经历长时间医疗护理后发展为SSD的患者病例,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我们提出,医疗干预导致的医源性因素可能促进了SSD的发展。
病例介绍
46岁男性,因持续7年的阵发性出汗、头晕、关节痛、乏力及头痛就诊。初期诊断为\"惊恐发作\",抗抑郁/焦虑治疗无效。5年间辗转于3名眼科、1名耳鼻喉科、1名风湿科医师及多名心理治疗师,接受脑MRI、骨扫描等检查均无异常。患者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酒、瑜伽、减工时),症状部分缓解但持续存在。
鉴于头晕、头痛和出汗等症状的阵发性特点,安排了儿茶酚胺和类胰蛋白酶水平的检测,同时将患者转诊至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评估:强迫型人格特质,无焦虑/抑郁(HAMA=4, HAMD=4)。PHQ-15=10(临界值9)、SSD-12=26(临界值23),符合SSD诊断。患者接受诊断并同意催眠治疗。
内科会诊:针对性检测显示血浆去甲变肾上腺素升高(1.69 nmol/L,正常<0.71),24h尿变肾上腺素1269 nmol(正常<281),MRI确诊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计划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术前复评:PHQ-15=7、SSD-12=7,症状关注度显著下降,表明SSD症状已消退。
术后:肿瘤切除后出现双手交替性感觉异常,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提示功能性症状残留。

图 T先生的症状轨迹:对身体问题的关注程度随躯体症状强度和疾病进程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
本案例揭示了医疗干预在SSD发展中的潜在医源性作用:优配良品
1、生物-心理-社会交互机制:
Engel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认为,疾病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复杂混合作用引起的。在T先生的案例中,病史和症状演变表明,最初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是嗜铬细胞瘤。随后,缺乏明确诊断、反复的检查以及感觉未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过度担忧,从而引发对身体感觉的过度关注和灾难化的认知解释。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躯体症状持续数年很可能是由于生物因素(即未得到充分诊断的嗜铬细胞瘤)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前存在的焦虑人格、反复就诊和检查引起的焦虑、缺乏有效治疗的挫败感,以及对躯体感觉的过度关注。
2、医源性效应证据:
确诊嗜铬细胞瘤后,患者对症状的关注度及量表评分即刻下降。这表明症状体验的很大一部分与其对健康的担忧和对自身感觉的关注有关,而非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躯体症状本身。
术后症状的复发也说明症状不能仅用嗜铬细胞瘤来解释。这些症状不仅与肿瘤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特别是延迟诊断、检查的重复以及因检查结果正常而对症状缺乏重视。所有这些因素都加剧了患者的压力和对躯体感觉的夸张/重新关注,导致在生物学病因得到治疗的同时仍能感知到症状。
临床启示:
1、早期识别SSD与器质性疾病需并行: SSD诊断不应作为\"排除诊断\",而应在出现过度疾病行为时及时考虑,与躯体疾病评估互补。
将T先生的痛苦视为纯粹躯体问题或纯粹心理问题(并在两者间多次转换)的结果,很可能导致了躯体诊断的延迟和担忧的增加。当患者出现持续症状时,应提出一种整合了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的综合方法。
2、减少医源性风险:本病例报告表明,对患者痛苦的不充分关注以及反复就诊和检查,可能是导致焦虑的重要风险因素。
在T先生的案例中,我们认为诱发因素不仅包括医疗事件本身(即嗜铬细胞瘤),还包括其处理方式。躯体症状是由严重的躯体疾病引起的。患者的健康相关担忧因临床护理中的反复关注而加剧,甚至由于这些反复的检查(尽管是应患者要求,并试图恰当地回应患者需求)而变得过度;然而,患者感觉医生认为他的症状在医学上不真实(认为仅由焦虑引起),这可能无意中加剧了他的心理痛苦和对压力的生理反应,两者都增加了SSD的风险。
结论
SSD可能部分源于医疗过程本身。当器质性疾病诊疗受阻时,无效的医疗暴露可能通过强化患者焦虑、灾难化认知及病态行为,成为SSD的诱发或维持因素。临床需同步推进器质性疾病排查与SSD的早期心理干预,以阻断医源性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Horn, M., Fovet, T., Sobanski, V. et al.Can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be an iatrogenic disease?. BMC Psychiatry25, 550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5-06918-w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dahuajingshen@126.com
伍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